綠色象征著生命不息,蓬勃向上,綠色發展是中國前進步伐的基調,更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態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金秋十月,黨的十九大給未來中國發展規劃出了一幅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路線圖,讓無數的環保企業家為之振奮不已。這是千載難得的機遇但同時機遇也稍縱即逝。中小型環保企業經過“十二五”的快速發展,正處于發展壯大的重要窗口機遇期,面臨著嚴峻形勢與挑戰。
局勢篇:并購大戰狼煙四起,局勢迷霧重重
環保行業并購大戰風起云涌,進一步促進了企業規模化發展及精細化管理。大型企業紛紛跨界進入環保行業,注入了大量資金與技術,但同時必然會在行業的市場、服務的爭奪上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
由于規模小,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相比于傳統大行業,中小型新興環保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舉步維艱。
產能過熱和產業結構不合理,以獲取短期財務價值為目的資本財務型投資不利于環境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需求,同時大量資本盲目進入環保行業,又容易形成產業過熱的局面。
廉價的產品和服務充斥著市場,為了市場降低價格,產業研發缺乏后勁,低價中標項目必然會在中小型企業長期持續穩定地發展中埋下一個隱患。
國內環保產業“小而散”的格局下,行業內人才基礎相對薄弱,研發技術與競爭力與國際公司有巨大差異,中小型環保企業必然會遭受國際大企業的巨大沖擊和吞并。
內憂與外患,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小型環保企業如何破局,在并購大戰中殺出一條血路?
破局篇:資源整合,平臺助力
對于強者,挑戰更是一個機遇,只有透過繽紛復雜的時局,巧妙布局,才能贏得發展先機。
布局環保產業,資源整合邁出第一步。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通過資源整合對優質資源進行重新優化配置。據統計中國環保企業數量已超到了10萬,但上市的企業公百余家,伴隨大量資本不斷涌入,必然加劇環保產業結構性地重組。
中小型環保企業資源整合,必須發揮自身的產業精細化的優勢,突顯核心競爭力,在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之間尋求最佳結合點。走極致化的技術路線,瞄準環保的細分市場,將細分市場做到極致化,提供高科技含量的服務是中小型環保企業在資源整合浪潮中的生存之道。
同時在并購浪潮中,中小型環保企業必須不斷轉變發展戰略,緊跟潮流,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抱團發展,通過幾家技術互補的企業制定共同發展,互惠互利的發展戰略,才能不斷做強自己。